关于科学家的素养

网上有关“关于科学家的素养”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关于科学家的素养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一个优秀的科学家,除了具有过人的个人专业知识,还有许多美好的素养。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科学家的素养,希望对你有帮助。

 科学家的素养之对科学知识的执着追求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许多科学家自觉或不自觉地走上了科学之路 。 但是,有一点却是共同的,所有的科学家从他踏进科学宫殿门槛的那一天起,就爱上了科学 。 对科学的迷恋和追求,使科学家们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没有任何艰难险阻 、 困难挫折,能够阻挡他们勇往直前 。 居里夫人在 《我的信念》 一文中也说过一段这样的话: “我一直沉醉于世界的优美之中,我所热爱的科学,也不断增 加它崭新的远景。我认定科学本身就具有伟大的美。 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并且他是一个小孩,在大自 然的景色中,好像迷醉于 神话 故事 一般。 这种魅力,就是使我终生能够在实验室里埋头工作的主要因素了。” “以兴趣始,以毅力终 。” 这是顾炎武先生的一句至理 名言 。 正是科学家们这种总想知道为什么的兴趣,总想体会洞察发现自然界奥秘的愿望,使他们走上了 科学之路 。 不可低估这种愿望的巨大推动力, 许多科学家的成功都验证了这一点 。

尽管自己创立的日心说并不符合彼时正盛的____教义,尽管为《天体运行论》一书的定稿苦等13年,尽管只在自己弥留之际用颤抖的手抚摸了一下自己的新作,但是哥白尼“对于西方摆脱教权统治和学术统治枷锁的精神解放所作的贡献几乎比谁都要大”,世人必将永远缅怀这位为追求真理而坚持不懈的科学家。因为他倾尽一生向权威挑战,推动了科学的进展。培根在《真理是时间之女,不是权威之女》一文中所说:“人们之所以在科学方面停滞不前,还由于他们像中了巫术一样被崇古的观念、哲学中所谓伟大人物的权威、普遍同意等三条所镇住了。”显然,哥白尼并不是“他们”其中之一。而我们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敢于向固有理论提出质疑的勇气。

 科学家的素养之对科学实事求是态度

许多科学大师如阿基米德 、 牛顿 、 爱因斯坦 、 哥白尼 、 伽利略等等,在崇尚科学 、 追求真理方面,表现出无所畏惧的英雄主义气概 。所谓求真,就是对自然规 律的执著追求 。科学家为了探索自然的奥秘 、 科学的本质,面对任何艰难险阻,始终都坚持崇尚理性 、 相信真理,并为追求真理 、 坚持真理而献身 。 在古今中外科学史上,为追求科学真理而献身的大科学家不胜枚举 。 布鲁诺为了宣传 “ 日心说 ”,笑对死刑;伽利略为了支持 “地动说 ”,甘受囚禁;居里夫人为了提炼 0.1 克的镭元素,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亲自 动手,处理了数以万吨的沥青铀矿;阿基米德为了演算完最后一道数学命题,即使在被砍头前,依然沉着地对刽子手说,请等一会儿,让我把这道数学题算完。

“地心说统治世界至1800年才被日心说所取代,日心说创立者哥白尼抑郁而终;捍卫、发展日心说的布鲁诺被处死,他的宇宙无限论300年后才为世人所认同;证明日心说的伽利略被判处终身监禁,350年后的1983年才获平反。可见追求真理需要付出代价、需要时间,在学术之外,这个代价以政治迫害最为残酷、痛苦,这个时间有时过程很长、发展很慢,但真理一定会战胜谬误。邪恶、*威,任何力量都无法抗拒!”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为了寻求真理前赴后继,即便当时的知音少之又少,可是他们还是享受高山流水的乐趣,最终获得真理战胜谬论后的喜悦。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科学道路的引路人,一定要给予学生真理一定能战胜谬论的信念。

 科学家的素养之高尚的品德和人文情怀

科学大师们不仅以他们杰出 的科学成就,对人类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深厚人文修养和高尚品德,更是人们学习的楷模 。 爱因斯坦在 《悼念玛丽· 居里》 一文中高度赞扬了居里夫人的伟 大人格 。 他说,居里夫人的坚强 、 意志 、 律己之严,客观 、 公正不阿,以及她对社会的责任感 、 公仆意识 、极端的谦虚,在极端困 难条件下的工作热忱和顽强,在科学的历史中 是罕见的 。 爱因斯坦甚至这样赞美居里夫人:她的品 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

科学家的素养和品格决定着科学创造的成功与失败, 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提升科学家的创新能力,促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通过多种途径 、 采取切实 措施 提高科技人员的科学 文化 素养,塑造敢于标新立异、敢为天下先的科技英才,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性任务。随着创新文化建设、科技与人文 教育 的深入发展,我国必将呈现人才辈出、科研成果累累的大好局面 。

袁隆平,詹天佑,诺贝尔他们的科学态度让我想起了什么名言

爱迪生(1847~1931)是美国著名的发明家。一生勤奋好学,善于思考,努力工作,在75岁的时候,还每天准时到实验室签到上班,他在几十年间几乎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晚间在书房读3至5小时书,若用平常人一生的活动时间来计算,他的生命已经成倍的延长了。因此,爱迪生在79岁生日的那天,他骄傲地对人们说,我已经是135岁的人了。他活到84岁,一生中的发明有1100项之多,其中最大贡献是发明留声机和自动电报机,实验并改进了白炽灯和电话。爱迪生20岁出头开始研究电灯,历时10余年,他先后选用了竹棉、石墨、钽……等等上千种不同物质作灯丝材料进行试验,时常通霄达旦,有一次他和助手们竟连续工作5昼夜。1879年爱迪生用碳丝作为白炽灯丝,并点燃40小时。由于碳丝表面多孔,性脆,强度很低。不久被钨丝代替。

1883年爱迪生发现了热电子发射现象,也叫“爱迪生效应”,即金属表面附近的部分电子或离子因高温而使其无规则运动得到足够的动能,克服表面的束缚,逸出金属之外。爱迪生效应对于一切真空管的操作至为重要,作为发射表面的阴极常涂上一层碱土金属氧化物,以利电子发射,并用电流加热以维持高温。

1900年爱迪生发明了铁镍蓄电池,是一种碱性蓄电池,电动势约为1.3~1.4伏,寿命长,但效率不高。爱迪生一生有许多发明,可是当别人问爱迪生成功原因时,他说:有些人以为我有什么天才,这是不正确的,“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出汗。

1、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 爱因斯坦

2、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像力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 ---- 爱因斯坦

3、作为一个科学家来说,我的成功……最主要的是:爱科学——在长期思索任何问题上的无限耐心——在观察和搜集事实上的勤勉——相当的发明能力和常识。---- 达尔文

4、成功的科学家往往是兴趣广泛的人。他们的独创精神可能来自他们的博学。多样化会使人观点新鲜,而过于长时间钻研一个狭窄的领域,则易使人愚蠢。 ---- 贝弗里奇

关于“关于科学家的素养”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6)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之双的头像
    之双 2025年11月22日

    我是正弦号的签约作者“之双”

  • 之双
    之双 2025年11月22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关于科学家的素养”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关于科学家的素养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一个优秀的科学家...

  • 之双
    用户112201 2025年11月22日

    文章不错《关于科学家的素养》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正弦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