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先生古诗词课读书笔记之十八

网上有关“叶嘉莹先生古诗词课读书笔记之十八”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叶嘉莹先生古诗词课读书笔记之十八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第六课? 阮籍

诗歌有两种类型。

《白马篇》是一种类型,它虽然写得很有气势,但在内容和情意上不能给读者更多的联想。

《古诗十九首》则属于另一种类型。他给读者留下了比较丰富的自由联想余地,好像是在邀请读者也来参加它的创作。

我们对不同类型的诗,一定要有不同的欣赏方式,诗里边本来没有的东西,你切不可勉强加进去,诗里边真正蕴含着的东西,你一定要尽可能地把它挖掘出来。

《古诗十九首》是引发联想,是因为它写出了人类感情的某些“基型”;而阮籍《咏怀》之引发联想,是因为他隐藏着在魏晋之间黑暗的政治背景下,诗人心中难言的苦衷。

阮籍字嗣宗,是正始时代的主要诗人之一。“正始”是魏废帝曹芳的年号。那时候司马氏已开始逐步篡夺曹魏的政权,一方面积极笼络天下民士,一方面对不肯归附他们的人进行残酷的政治迫害。从家世来看,阮籍显然是不肯依附司马氏的,然而他又要保全自己的身家性命,所以就采取了一种暧昧的态度,既不拒绝做官,也不真干事,平时借酒佯狂,把一切思想和感情都深深地隐藏在心底。

阮籍写了80多首咏怀诗,古人认为这些诗,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

《咏怀》其一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注释

夜中不能寐, 起坐弹鸣琴:此二句化用王粲《七哀诗》诗句:“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意思是因为忧伤,到了半夜还不能入睡,就起来弹琴。夜中,中夜、半夜。

薄帷鉴明月:明亮的月光透过薄薄的帐幔照了进来。薄帷,薄薄的帐幔。鉴,照。

孤鸿:失群的大雁。

号:鸣叫、哀号。

翔鸟:飞翔盘旋着的鸟。鸟在夜里飞翔正因为月明。

北林:《诗经·秦风·晨风》:“鴥(yù)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如何如何,忘我实多!”后人往往用“北林”一词表示忧伤。

译文

因为忧伤,到了半夜还不能入睡,就起来弹琴。

明亮的月光透过薄薄的帐幔照了进来,清风吹着我的衣襟。

孤鸿在野外哀号,飞翔盘旋着的鸟在北林鸣叫。

这时徘徊会看到些什么呢?不过是独自伤心罢了。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是极平常的两句话,但其中所包含的感发却绝不像字面上这么简单。

如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这里强调在于“为谁”?夜中不能寐,必定有他的原因,可能是在想某个人,也可能是在想某件事。阮籍虽然不谈时事,虽然口不臧否人物,然而对时事对人物并不是没有自己的看法。

有的时候他驾着马车出去,不由径路的乱跑,跑到无路可通的地方就痛哭而返。这不是疯狂,而是一种发泄,一个人只有处在极端的矛盾,痛苦和孤独之中时,才会有这样的举动。

弹琴则是另一种形式的发泄,长夜之中,无知音,弹鸣琴就更增加了一种难以忍受的孤独寂寞之感,所谓不能寐,并不是愿意睡,而是欲寐不能的意思。

阮籍济世的意志已经变成对现实的绝望,耿介的性格难以忍受委屈求生的痛苦,阮籍的心中既藏有这么多的苦闷和矛盾,而这些苦闷和矛盾又没有一样是能够公开说出来的,所以他只能用“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来做隐隐约约的暗示。

小记:

诗词读到这一个时间段,已经开始有了灰暗低沉的色彩,要么是战争,要么是怀才不遇,要么是躲避灾祸……

好像读诗歌就是在读人类的思想发展史。

读诗经的时候,是那么的春光明媚,写男子的追逐,写女子的娇嗔,人物的情感总是在生活的层面。感觉是那么的快乐,轻松!

读到楚辞,读到了古诗十九首,读到建安诗,到了现在的阮籍……

感觉这个社会越来越混乱,人心越来越复杂,开始争名夺利。之前的纯净清澈已不复存在。

然而可以看到的是诗人们心中自有一片明月光。他们用自己的诗歌与这个污浊的社会抵抗。虽然起不了多大的作用,但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风骨的印记,才令后人有了坚定自己品性的依靠。

阮籍在一种两难政治环境下生存——他太有才了,大家都要笼络他。他做不到默默无闻,又不能投身到某一方去。他很难。许多话不能对别人讲,只能白天喝酒装疯,夜晚弹琴自伤。这样的日子是多么的无奈啊!!

现在我明白了,为什么古代有很多厉害的人选择隐居山林。其实并不是不愿意施展他们的抱负,只是社会太乱了,选择隐居山林,明哲保身不失为一种比较好的生活方式。

能快乐的活着就好。不管社会上的春夏与秋冬。

我设身处地为阮籍想了一下。确实没有办法。借酒装疯比较伤身体。要不然就只能出家去。

五年级上册第18课的课堂笔记

 作者告诉我们农历八月八日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作者也随着观潮的人群来到了海塘大堤上观潮。午后一点左右,潮来了,作者把潮来时的情况写得十分详细,刚开始,从远处传来了隆隆的响声,过了一会儿,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的战马飞奔而来,这里使用了列数字的手法,写出了钱塘大潮的壮观,最后,潮头奔腾西去,过了好久,江面恢复了平静,但江水已涨了两丈多高了。

本文记述的是一次观潮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和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到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和壮观。

钱塘江的海潮是天下间最壮观的。从每年的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这期间海潮最盛大。当海潮从远方海口出现的时候,只像一条白色的银线一般,过了一会儿慢慢逼近,白浪高耸就像白玉砌成的城堡、白雪堆成的山岭一般,波涛好像从天上堆压下来,发出很大的声音,就像震耳的雷声一般。波涛汹涌澎湃,犹如吞没了蓝天、冲洗了太阳,非常雄壮豪迈。杨诚斋曾在诗中说:“海水涌起来,成为银子堆砌的城市;钱塘江横着,潮水给系上一条白玉的腰带。”就像这样一般。

每年临安府的长官到浙江庭外检阅水军,巨大的战舰数百艘分别排列于江的两岸,一会儿全部的战舰都往前疾驶,一会儿分开;一会儿聚合,形成五种阵势,并有人骑着马匹耍弄旗帜标枪,舞弄大刀于水面之上,就好像步行在平地一般。忽然间**的烟雾四处窜起,人物一点点都看不见,水中的爆破声轰然震动,就像高山崩塌一般。过一会儿烟雾消散,水波平静,看不见任何一条大船,只有演习中充当敌军战船的军舰被火焚烧,随着水波而沉于海底。

浙江一带善于游泳的健儿数百人,每个人都披散着头发,身上满是刺青,手里拿着十幅长的大彩旗。大家奋勇争先逆着水流踏浪而上在极高的波涛之中,忽隐忽现腾越着身子,姿势变化万千,然而旗尾一点点也没有被水沾湿,以此来夸耀自己的才能。而有钱的巨富、尊贵的官吏,争先赏赐银色的彩绸。在江岸南北上下十余里之间,满眼都是穿戴着华丽的手饰与衣裳的观众,车马太多,路途为之阻塞。所贩卖的饮食物品,比平时价格高出一倍。而游客租借观赏的帐篷,即使容纳一席之地的空间也没有,非常拥挤。

五年级上册第18课的课堂笔记如下:

1、第(1)自然段:写人的奔跑速度比不过猎豹和鸵鸟。“一点儿”“也没有”说明人和猎豹、鸵鸟相比,速度相差很大,从侧面突出了猎豹、鸵鸟的速度之快。

2、第(2)自然段:说明两条腿的动物中鸵鸟是奔跑的世界冠军。人的速度24千米每小时,鸵鸟的速度72千米每小时;这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人的速度和鸵鸟的速度相比,得出鸵鸟是两条腿的动物里面跑得最快的,这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3、第(3)自然段: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法写猎豹是陆地上跑得最快的动物。第二部分(第4—8自然段)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写比猎豹速度快的事物有游隼、喷气式飞机、火箭、流星体、光。

4、第(4)自然段:将游隼与人们非常熟悉的汽车作比较,使读者能够直观的了解游隼的速度。

5、第(5、6、7)自然段: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层层推进,依次写了比游隼速度更快的是喷气式飞机,比喷气式飞机速度更快的是火箭,比火箭的速度更快的是流星体。“如果”“好像”这些词的运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

6、第(8)自然段:层层推进,最后通过列出光的速度大约是30万千米每秒,比流星体的速度快几千倍,得出结论,光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的,并且感慨“难以置信”。

组词

1、俯:fǔ(俯冲)(俯视)(俯身)(前俯后仰);字义:脸向下,低头,跟“仰”相对。

2、喷:pēn(喷出)(喷泉)(喷发)(血口喷人);字义:散着射出。

3、箭:jiàn(火箭)(射箭)(弓箭)(一箭双雕);字义:用弓发射到远处的兵器,箭杆前端装有金属尖头。形状或功能像箭的东西。

关于“叶嘉莹先生古诗词课读书笔记之十八”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5)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溥成娟的头像
    溥成娟 2025年11月23日

    我是正弦号的签约作者“溥成娟”

  • 溥成娟
    溥成娟 2025年11月23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叶嘉莹先生古诗词课读书笔记之十八”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叶嘉莹先生古诗词课读书笔记之十八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

  • 溥成娟
    用户112303 2025年11月23日

    文章不错《叶嘉莹先生古诗词课读书笔记之十八》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正弦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