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国学经典故事 国学经典故事是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国学经典故事 国学经典故事是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国学经典故事:《学无止境》苏东坡从小就喜欢读书,他天资聪明、过目不忘,每看完一篇文章,便能一字不漏地背出来。经过几年苦读,他已是饱学之士。一天,他乘着酒兴,挥笔写了一副对联,命家人贴在大门口。上面写到:“读遍天下书,识尽人间字。”过了几天,苏东坡正在家看书,忽听仆人通报门外有人求见。他出来一看,是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老太太指着门上的对联,问他:“你真已读遍天下书,识尽人间字了吗?”苏东坡一听,心里很不高兴,傲慢地说:“难道我能骗人吗?”老太太从口袋里摸出一本书,递上前说:“我这里有本书,请帮我看看,上面写的是什么?”苏东坡接过书,从头翻到尾,又从尾翻到头,书上的字竟一个也不认得。他不禁羞愧万分,觉得自己说的大话太丢脸,伸手想把门上的对联撕掉。老太太忙上前阻止:“慢!我可以把这副对联改一下。”于是在每句前面各添两个字,改成:“发愤读遍天下书,立志识尽人间字,”并谆谆告诫:“年轻人,学无止境啊”。
2、感悟:在求学的过程中,要记住“学无止境”这句话,万万不能骄傲自满、得少为足。
国学经典小故事五则
关于教育孩子的国学经典故事
引导语:关于教育孩子的国学经典故事,由应届毕业生培训网整理而成,谢谢您的阅读。
一、母熊护子
昔日有母熊被猎人打中要害,端坐不动而没有倒地,猎人觉得很奇怪,上前去看个究竟,结果发现母熊已死了,却紧紧抱住一颗大石头。为什么呢?原来母熊的孩子在石下的溪流中玩水,母熊怕落石会打中小熊, 至死也忍痛抱紧大石不放。
智慧小语:动物界中的母与子,无论生死都相互眷恋,它们的慈爱与孝义都到了极处。人类为了贪欲捕 动物,天下没有比这更狠心的了!
二、舜的故事
《史记》中记载,舜的父亲是个瞎子,生母去世后,父亲又娶了一个妻子,并生了一个儿子。父亲喜欢后的儿子,总想杀死舜,遇到小过失就要严厉惩罚他。但舜却孝敬父母、友爱弟弟,从来没有松懈怠慢。舜非 明,他们想杀死舜的时候,却找不到他,但有事情需要他的时候,他又总在旁边恭候着。 有一次,舜爬到粮仓顶上去涂泥巴,父亲就在下面放火焚烧粮仓,但舜借助两个斗笠保护自己,像长了翅 一样,从粮仓上跳下来逃走了。后来,父亲又让舜去挖井,舜事先在井壁上凿出一条通往别处的暗道。挖井 深处时,父亲和弟弟一起往井里倒土,想活埋舜,但舜又从暗道逃开了。他们本以为舜必死无疑,但后来看 还活着时,就假惺惺地说:?你跑到哪里去了?我们特别想你啊他们经常想方设法害舜,但舜不计前嫌像以前一样侍奉父亲、友爱弟弟。后来他的美名远扬,尧帝知道后,就把两个女儿嫁给他,并让位于他,天都归服于舜。
智慧小语:父亲心术不正,继母两面三刀,弟弟桀骜不驯,几个人串通一气,要置舜于死地而后快。而,舜对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顺,与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没有丝毫懈怠,他的德行崇高,非常令 赏。有这样的胸襟与对道德的坚守,才能让他有机会得到先王的赏识,成为受人爱戴的贤明的君主。
三、子欲养而亲不待
孔子在前往齐国的路上,突然听到有人在哭,声音显得很悲哀。 孔子对驾车的人说:?这哭声,虽然听起来很悲哀,却不是家中有人去世的悲痛之声啊!? 于是,赶着马车寻声到前面,前进一小段路后,便看到一个不寻常的人,身上挂着镰刀,系着白带,在那里 痛哭,然而却不是哀丧之哭。 孔子于是下车,上前问道:?先生,请问您是什么人呢? 那人回答:?我叫丘吾子。? 孔子问:?您现在并不是服丧的时候,为何会哭得这样悲伤呢? 丘吾子哽咽地说:?我此生有三个过失,可惜到了晚年才觉悟到,但已经是追悔莫及了。? 孔子便问:?您的三个过失,可以让我听闻吗?希望您能告诉我,不要有什么隐讳啊。? 丘吾子悲痛地说:?我年轻时喜欢学习,可等我到处寻师访友,周游各国回来后,我的父母却已经死了,我第一大过失;在壮年时,我侍奉齐国君王,然君王却骄傲奢侈,丧失民心,我未能尽到为人臣的职责,这 第二大过失;我生平很重视友谊,可如今朋友间却离散断绝了,这是我第三大过失。? 丘吾子又仰天悲叹道:?树木想要静下来,可是风却刮个不停;儿子想要奉养父母,父母却不在了。过去远不会再回来的,是年龄啊;再也不能见到的,是父母啊!就让我从此辞谢这个人世吧!?因此,丘吾子便投 尽了。 孔子很感叹地对弟子们说:?你们应记着此事,这足以作为我们的借鉴啊!?
智慧小语: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 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可是却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 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一定要抓紧啊!趁父母健在的光阴。
四、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东汉时期有一个人叫陈蕃,他学识渊博,胸怀大志,少年时代发奋读书,以天下为己任。一天,他父亲的 位老朋友薛勤来看他,见他独居的院内杂草丛生、秽物满地,就对他说:?你怎么不打扫一下屋子,以招待宾客呢陈蕃回答:?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乎!?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听了 以对,觉得很有道理。从此,他开始注意从身边小事做起,最终成为一代名臣。
智慧小语:大事都须从小事做起。《弟子规》中说:?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意思是说房要整理清洁,墙壁要保持干净,读书时,书桌上笔墨纸砚等文具要放置整齐,不得凌乱,触目所及皆是井条,才能静下心来读书。
五、感动杀手的人
春秋时期有个昏君荒*无道,他有一位大臣叫赵宣子,为人忠诚,时时处处都在劝谏君主。君主很不耐烦 有一天突然起了歹念,雇杀手想把赵宣子杀掉。这个杀手叫锄麑(n?),天不亮就到了赵宣子的家。这时赵 已经起床,端端正正穿好朝服,在那儿稍微闭目养神,等着上早朝。杀手见了很感动,心想:?一个人平居时恭毕敬,这绝对是国家的栋梁。假如我杀了他,就是不忠,对不起国家,对不起人民;假如不杀他,又失信 主,这是不信。不忠不信,哪能在世上做人呢?最后他不得已,就撞树自杀了。
智慧小语:一个人的威仪如理如法,竟可以产生这么大的力量。《弟子规》中说:?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意思是说:一个人的穿着应该整齐,不要不伦不类。戴帽子也应该戴正,不要歪着斜着 个人如果有涵养,从外在的仪容装束上可以体现出来。
六、查道访亲
宋朝有个人叫查(zhā)道,有一天他和仆人挑着礼物去拜访远方亲戚。由于忘了带干粮,又找不到吃饭方,中午时他们特别饿。仆人建议从礼物中拿些食物吃。查道说:?这怎么行呢?这些礼物既然要送人,就是 的东西了,我们怎么可以偷吃呢!?结果,两个人只好饿着肚子赶路。
智慧小语:《弟子规》中说:?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意思是说:借用别人的东西, 须当面向主人索求。如果不问一声就随便拿走,那就是偷盗的行为。
七、多言何益
《墨子》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子禽向老师请教:?多说话有好处吗?墨子答道:?癞蛤蟆和青蛙,白天晚个不停,叫得口干舌燥,也没有人去听它的。你看那雄鸡,在黎明按时啼叫,天下皆为振动,人们早早都起来 所以,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重要的是,话要说得切合时机。?
智慧小语:《弟子规》中说:?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n?ng)巧。?意思是说:人平时不有太多话,否则言多必失,说多了容易成为惹祸的根源,不如在适当时机,说一些符合实际的有义之语。说 时候,语言应真实、老实,不要用花言巧语欺骗别人。
八、老汉粘蝉
《庄子》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孔子带着弟子到楚国去,路上经过一个树林,在树林中有个驼背老人 在用竹竿粘知了。他粘知了非常轻松,就像在地上捡知了一样。孔子问:您的动作真是巧啊!有什么门道吗 人说:我确实有自己的办法,我经过五、六个月的练习,在竿头累叠起两个丸子而不会坠落,这样失手的情 经很少了;叠起三个丸子而不坠落,这样失手的情况十次也不会超过一次;叠起五个丸子而不坠落,就会像 上拾取知了一样容易。我立定身子,犹如立着的断木桩,举竿的手臂就像枯木的树枝。虽然天大地大,万物 繁多,但我一心专注于知了的翅膀,从不思前想后、左顾右盼,绝不因纷繁的万物而改变对蝉翼的注意,这什么不能成功呢!最后孔子转过身来对弟子说:?专心致志,本领就可以练到出神入化的地步。这就是驼背老 说的道理。?
智慧小语:一个人如果能够排除外界的一切干扰,集中精力,勤学苦练,就可以掌握一门过硬的本领。
九、书读百遍,其意自见(xi?n)
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人叫董遇,自幼生活贫苦,整天为了生活而奔波。 但是,他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坐下来读书学习,所以知识很渊博。他的哥哥讥笑他,他却不在乎。天长地久,他写出了两本书,引起了轰动,别人问他读书有什么窍门。 他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xi?n)。? 人们很佩服他,他的名声也越来越大。 附近的人纷纷前来求教,并问他是如何学习的。 董遇告诉他们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学习要利用三余,也就是三种的空 间:冬天是一年之余,晚上是一天之余,雨天是平日之余。 人们听了,恍然大悟。原来就是要通过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读书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水平。
智慧小语:现在有些人总找借口说:?我白天那么忙,工作压力那么大,生活节奏那么紧,哪有时间学习 其实,只要你自己肯学,时间是可以挤出来的。爱因斯坦和鲁迅说过同样一句话: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 著名的?三八理论?,就是一个普通成年人的一天应该分为?三个八?:八小时工作、八小时睡觉、八小时自由 时间。前面两个?八?,大多数人是一样的,并无多大变化;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就在于剩下的八小时怎么度
十、鹿乳奉亲
春秋时期的郯(t?n)子,生性至孝,历来为人所称道,被视为德、才、威、雅的'化身。在我国历史上传 衰的?二十四孝?中,郯子的故事被视为楷模。 郯子的父母年老体衰,都患有眼疾,他特别伤心,到处求医。听说鹿乳能治好双亲的眼疾,他便披着鹿去深山混入鹿群中。猎人误认其为鹿,正要举箭射他,他赶紧大叫,并将实情相告。猎人听后非常感动,想 给他弄来鹿乳,并护送他出山。
智慧小语:《弟子规》中说:?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有命令,要赶快行动,不应该拖拉,这也是孝敬 母的举动。从小若有这样的理念,那么一旦父母生病,自己因感恩也会去孝养。
十一、孟母断机
孟子小时候厌倦学习,有一天不愿读书,就逃回了家。孟母正好在织布,见他逃学回来,一句话没讲,就 织布的梭子给弄断了,这意味着马上将要织成的一匹布全毁了。孟子非常孝顺,忙跪下来问:?您为什么要这样 孟母告诉他:?读书求学不是一两天的事,就像我织布,必须从一根根线开始,然后一寸一寸地才能织成一匹 而布只有织成一匹了,才有用,才可以做衣服。读书也是这个道理,如果不能持之以恒,像你这样半途而废 尝辄止,以后怎能成才呢?若是现在的孩子,可能不懂反省自己,一句话就扔给母亲:?这是你自己的事。? 子的根基毕竟不同一般,他如梦初醒、恍然大悟,从此一心向学,再也不随便旷课,后来继孔子而成为?亚圣
智慧小语:《弟子规》中说:?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应顺承。?对父母长辈的责备,理应乐于听受 对父母的批评,也要视为一种教诲。
十二、黄香温席 古代有个叫黄香的人,以孝出名。他9岁时母亲去世,从此他更细心地照顾父亲,一人包揽了所有的家务 到了冬天,他害怕父亲着凉,就先钻到冰冷的被窝里,用身体温热被子后,再扶父亲上床睡下。不像现在, 开电热毯、开暖气,那时候他只能用自己的身体。到了夏天,为了使父亲晚上能很快入睡,他每晚都先把凉凉,再请父亲去睡。黄香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孝心,也使他做人、求学上有所成就,后来他当上了以孝闻 好官,人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被列为?二十四孝?之一。
智慧小语:用孝顺的心对待父母,父母可以得到很好的孝养;用慈悲的心对待众生,众生都能得到很好利益。用恭敬孝养父母的心做天下的事情,这个世界会因为你的存在而变得格外美好。
十三、陆绩怀橘
三国时期有个人叫陆绩,他特别孝顺父母。6岁那年,一次他到袁术家里做客,袁术命人取出蜜橘招待他 他没吃,而是悄悄藏在怀里。后来他向袁术行礼告辞,叩头的时候,怀里滚出三个蜜橘来。袁术大笑道:?你 不够,还要拿呀?他回答说:?我没见过这么好的蜜橘,舍不得吃,想拿给母亲尝尝。?袁术听了大为惊讶,一个6岁孩儿便懂得克制自己,孝敬长辈,实在难能可贵。他感叹道:?小陆郎有这样的品德,来日必成为报 家的栋梁!?的确,据有关历史记载,陆绩长大后对国家的贡献相当大。
智慧小语:陆绩六岁就懂得体念亲心的行为并非偶然,实为得力于良好的家庭教育。除了父母以身作则 他还研读经史,无数古圣先贤的存心和德行,从小就在他心里扎下了根。
十四、元觉劝父
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孙元觉,从小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可他父亲对祖父却极不孝顺。一天,他父亲忽然把 老病弱的祖父装在筐里,要把他送到深山里扔掉。孙元觉拉着父亲,跪着哭求不要这样,但父亲不理。他猛 灵机一动,说:?既然父亲要把祖父扔掉,我也没办法,但我有个要求。?父亲问什么要求,他说:?我要把那 带回来。?父亲不解道:?你要这个干什么因为等你老了,我也要用它把你扔掉。?父亲一听,大吃一惊:怎么说出这种话!?孙元觉回答:?父亲怎样教育儿子,儿子就会怎样做。?父亲想想,就没敢按以前的想法去 赶紧把老人接回家赡养。
智慧小语:《弟子规》中说:?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假如父母的言行举止有过失,格难以沟通,从尽孝的角度而言,子女还是应以婉转的语气劝说他终止不良行为,但不能语言犀利、态度蛮
十五、汉文帝侍母
汉文帝刘恒,他就以孝闻名。母亲生病了,他一边要处理里里外外的国家大事,一边还要陪着母亲。吃药 时候,他总是自己先尝,然后再端给母亲;母亲病了三年,他就三年中没有离开,一直在母亲身边照顾。
智慧小语:作为一个人,应该重视孝顺父母,平时对父母照顾很重要。当他们生病了,需要安慰时, 怕是一句体贴的话,也会让他们很开心。我们需要一种爱的教育,而这种爱,要在每个人心中生起来。
十六、李绩焚须
唐朝有位副宰相叫李绩,一次他姐姐病了,他就亲自照料她,为姐姐烧火煮粥时,火苗烧了他的胡须。姐 非常不忍心,劝他说:?你的仆人、侍妾那么多,何必自己这样辛苦呢?李绩立即回答:?您病得这么重,让人照顾,我不放心。您现在年纪大了,我自己也老了,就算想一直给您煮粥,也没有太多机会了。?李绩能这 待自己的姐姐,实在是难能可贵。
智慧小语:在古代,人们把所有人都当作兄弟姐妹,我们现在虽做不到这一点,但至少也要与家人和 相处。倘若这一分爱都不能付出,那么这个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确实不好说。
十七、卜式牧羊
卜式,是孔子的门生,从小父母双亡,家中只有个幼小的弟弟,等到弟弟成人后,卜式把田地房屋财产都 了弟弟,自己只带走畜羊一百多只,进入山放牧,过了十多年,他的羊达到一千多只,又自己买了田地房他弟弟由于只是玩乐,家产耗尽,于是卜式又屡次把家产分给弟弟,受到邻里的称赞。可见,他是个重义轻君子。
智慧小语:《弟子规》中说:?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对钱财等身外之物,一定要看 如果不执著财物,兄弟之间的怨恨争斗就不会产生。
十八、紫荆树
以前有个姓田的老人,他死之后,三个儿子决定分家。他们将家产分为三等份,别的财产都已分妥,唯剩 株紫荆树不好处理。他们商量了半夜,议定次日将树截为三段,每人分一段。但这树好像有灵性,第二天去截它已经枯死了。三兄弟十分震惊,认为是天地鬼神的暗示,逆天而行会招致不详,于是决定不再分树,紫荆 刻复活了。他们大受感动,把已分开的财产又合起来,从此不再提分家之事。
智慧小语:人与自然之间,有肉眼看不到的很多奥秘。假如人们彼此不和,引发纷争与战乱,外境上会出现风雨不顺、五谷不熟等恶兆。人类要想快乐地生活,并非希求钱财就能得到,而要从自身修养、随顺 八部等方方面面加以调整。
十九、相煎何急
以前在三国时期,曹丕得了王位后,因妒忌弟弟曹植的才华,就故意刁难他:让他七步成诗,题目是?兄 但不能出现?兄弟?二字,作不出来就要砍头。所幸的是,曹植才华横溢、出口成章,很快就作了一首诗:?煮 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诗中用了一个比喻:豆子被放在锅里煮,而用来煮豆的是豆所以豆子在锅里哭泣:?我们本为同根所生,何必要急于相残?以此来影射曹丕的狠心。曹丕听后,心感惭 就不杀曹植了。
智慧小语:纵观上下几千年历史,帝王子孙中,为了名声地位而手足相残的例子数不胜数,和睦相处互忍互让的,少得可怜。生存在这个世间,若想活得快乐,唯一的方法就是要懂做人的原则,假如不懂,就 能做好,做不好也就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生活,这就是规律。
二十、程门立雪
宋朝的时候,有一位有学问的人,名叫杨时。他对老师十分尊敬,一向虚心好学。?程门立雪?便是他尊敬 师、刻苦求学的一段小故事。 杨时在青少年时代,就非常用功。后来中了进士,他不愿做官,继续访师求教,钻研学问。当时,程颢(h?程颐兄弟俩是全国有名的学问家。杨时先是拜程颢为老师,学到了不少知识。4年后,程颢逝世了。为了继续 习,他又拜程颐为老师。这时候,杨时已经40岁了,但对老师还是那么谦虚、恭敬。 有一天,天空浓云密布,眼看一场大雪就要到来。午饭后,杨时为了找老师请教一个问题,约了同学游酢(z 一起去程颐家里。守门的说,程颐正在睡午觉,他们不愿打扰老师的午睡,便一声不响地立在门外等着。 天上飘起了鹅毛大雪,越下越大。他们站在门外,雪花在头上飘舞,凛冽的寒气,冻得他们浑身发抖, 仍旧站在门外等着。 过了好长时间,程颐醒过来,这才知道杨时和游酢在门外雪地里已经等了好久,便赶快叫他们进来。这时 门外的雪,已经积得有一尺多深了。杨时这种尊敬老师的优良品德,一直受到人们的称赞。正由于他能够尊敬师长,虚心向老师求教,学
步很快,后来终于成为一位全国知名的学者。四面八方来向他求教的人,都不远千里地来拜他为老师,大家他为?龟山先生?。
智慧小语:老师,是给予学生第二次生命的人。在学习的过程里,从目不识丁直至学富五车,无不是师用辛勤的汗水浇开了我们的知识之花。学会尊重给你知识、改变你命运的人吧,如果不是老师这根明烛, 也许永远不知道知识的美丽。
;中国历史上?国学?是指?国立学校?的意思。自 ?西学东渐?后泛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指以先秦的经典与诸子学说为根基,并涵盖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及同时期的诗经、楚辞、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等等各类文化学术及同时期的以二十四史为主的史学。接下来我为大家整理的五则国学经典小故事,欢迎阅读:
一、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解释:父母所喜欢的事物,一定要尽力准备齐全;父母所讨厌的事物,一定要小心谨慎地除去。如果自己的身体受了伤,就会让父母担忧;如果自己的品行上有了污点,就会使父母感到羞耻。
故事:岳母刺字
岳飞小时候家里非常穷,母亲用树枝在沙地上教他写字,还鼓励他好好儿锻炼身体。岳飞勤奋好学,不但知识渊博,还练就了一身好武艺,成为文武双全的人才。当时,北方的金兵常常攻打中原。母亲鼓励儿子报效国家,并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孝顺的岳飞不敢忘记母亲的教诲,那四个字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每次作战时,岳飞都会想起?精忠报国?四个大字,由于他勇猛善战,取得了很多战役的胜利,立了不少功劳,名声也传遍了大江南北。岳飞还建立起一支纪律严明、作战英勇的抗金军队岳家军?。?岳家军?的士兵都严格遵守纪律,宁可自己忍受饥饿,也不敢打扰人民;晚上,如果借住在民家或商店,他们天一亮就起来,为主人打扫卫生,清洗餐具后才离去。?岳家军?的士气让金军闻风丧胆。金兵统帅长叹道:?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在一次岳家军与金军的战役中,当岳家军追到距金兵大本营只有四十五里,眼看就要大功告成,收复江山时,皇帝赵构怕岳飞打败金兵后,接回原先的皇帝,而自己的王位就保不了,因此和奸臣秦桧连发十二道金牌,命令岳飞退兵。秦桧还诬告岳飞谋反,将他关入监狱,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岳飞死时只有三十九岁。他一生谨记母亲的教诲,即使在死的那一刻,也没有忘记母亲?精忠报国?四个字。
二、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解释:父母爱我关心我的时候,我孝敬父母有什么困难呢?父母不喜欢我的时候,我还能一样的孝顺,这样才算是真正的孝顺。父母有过错的时候,子女应该劝说他们改正,规劝时一定要和颜悦色,说话时声音一定要轻柔。
故事:薛包孝敬后母
古时候,有个叫薛包的人。在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后母对他很不好,经常让他挨饿受冻,还时常打他。不得已,薛包只好顺从父母心意,到其他屋独自居住,他每天早晨照常为父母打扫房屋。即使这样,父母仍然不能接受他,又赶走他。于是,薛包就到房屋外另搭茅屋居住,心中毫无怨气。每天早晨仍然回家问安,夜晚为父母安铺床席,更加谨慎孝敬,委婉侍奉,从不间断。大概过了一年多,薛包的孝心终于感动了父母,于是,让薛包回家居住。从此全家和睦相处,共享天伦之乐。父母去世后,薛包的弟弟要求分家产,各自生活。薛包无可奈何,便将家产平分。他说:?奴婢们年岁大了,你不能使唤,就让他们跟着我吧!?他还将贫瘠的土地和荒弃的屋舍留给自己。对于衣服和家具,自己也只挑拣破旧的。兄弟分家以后,薛包的弟弟不善经营,生活又奢侈浪费,数次将财产耗费破败。薛包关切开导,又屡次将自己的所有钱和物拿来救济弟弟。薛包孝敬父母,爱护弟弟的故事,很快传遍乡野,后来他被荐举任用为侍中一职。
三、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解释:作为兄长要善待弟弟,作为弟弟要尊敬兄长,兄弟之间和睦相处,这也是对父母的一处孝顺。与人相处时把财物看得很轻,哪里还会产生怨恨呢?与人说话时做到互相忍让,愤恨自然就消失了。
故事:孔融让梨
汉朝时,有个叫孔融的孩子,十分聪明。孔融有五个哥哥,一个弟弟。有一天,家里吃梨。一盘梨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让孔融先拿。你猜,孔融拿来了一个什么样的梨?他不挑好的,不见拣大的,只拿了一个最小的。爸爸看见了,心里很高兴:别看这孩子才四岁,还真懂事。就故意问孔融说:?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儿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父亲又问他:?你不是还有个弟弟呢,他不是比你还要小吗?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弟弟吃。?你看,孔融讲得多好啊。父亲听了,哈哈大笑:?好孩子,好孩子,真是一个好孩子。?孔融才四岁,就知道让梨。上让哥哥,下让弟弟。大家都称赞他。
关于“国学经典故事 国学经典故事是什么”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正弦号的签约作者“杜伊果”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国学经典故事 国学经典故事是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国学经典故事 国学经典故事是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
文章不错《国学经典故事 国学经典故事是什么》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