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三年级下册科学《蚕蛹变成了什么》

网上有关“湖北三年级下册科学《蚕蛹变成了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湖北三年级下册科学《蚕蛹变成了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讨论蚕一生的变化;

2、能通过图画和文字整理、表述、交流观察结果。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蚕及其他昆虫的一生要经过变态;

2、知道昆虫的外形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珍视在整个养蚕期间的科学信息;

2、体验养蚕及研究蚕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交流养蚕经验,了解蚕及其他昆虫的一生变化。

能将自己的养蚕记录进行整理、分析。

教法学法: 观察法、谈话法、小组学习法、

教学准备: 教师:有关蚕及其他昆虫一生的标本、或录像。学生:各种养蚕的记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谈话:

同学们,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你们养的蚕宝宝都变成什么了呀?在这期间一定是收获不小,积累了不少经验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蚕蛹变成了什么》。

二、学习新课

1.共同交流蚕一生的变化过程。

(1)提问:在这一个多月的养蚕活动中,你们一定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谁能给大家说说蚕都经过了哪些变化?

(2)学生翻看自己的观察活动的记录,分组讨论。

(3)师生交流养蚕的发现。

(4)教师将学生的发现有重点的记录。

(5)讨论:通过大家这段时间的养蚕活动,你们发现蚕的一生要经过几次变化?

2.指导学生把蚕的一生画下来。

(1)谈话:我们知道蚕的一生要经过多次的变化,在养蚕的过程中,

蚕的一生有什么变化呢?

(2)看书上图,书上是用什么方式来记录的?

(3)讨论:那你还能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说明蚕的一生?

(4)学生分组讨论。

(5)学生把蚕的一生画下来,要求标明哪个阶段比较有代表性。

(6)展示学生有创意的记录形式。

卵——蚕——蛹——蚕蛾 (幼虫) (成虫)

3.蚕有哪些特点,形成昆虫概念。

(1)谈话:从蚕卵一直养到产卵结束,经历了蚕的一生过程,有了很多发现,谁能说说自己这段时间养蚕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2)学生自由讨论,汇报。

(3)讲解:我们在养蚕中发现蚕最有意思的是会结个茧,出茧后于之前完全两样,这种变化过程科学上叫做“变态”。

(4)提问:你还见过哪些动物有这样的变化?总结昆虫的特征,形成昆虫的概念。

三、巩固应用

出示各种虫子的,判断:哪些虫子属于昆虫?说说理由。

四、布置作业:

查阅资料:昆虫对人类有哪些作用?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磁极的相互作用》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 说教材

《磁极的相互作用》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磁铁》单元的内容,本课是上一课的延续。通过上一节课的研究,学生已经发现磁极相互作用可以呈现两种情况:吸引或排斥,但是由于各小组给无标识的磁铁标注的A、B、C、D并不统一,导致全班的实验结果并不相同,因此也就难以得出实验结论。这就产生了进一步认识磁极还有什么不同和在相同磁极上标注相同符号的问题。本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继续展开对磁铁两极研究的。本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引导学生认识磁铁与方向的关系。通过悬挂磁铁,使其能在水平面上自由转动,学生会发现磁铁的一极总是指向南方,另一极总是指向北方,从而构建起磁铁的“南极”“北极”概念。

第二部分:研究磁极到底是怎样相互作用的。有了统一的南北极标志,学生就可以认识到同级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的规律。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单元的教学特点,结合三年级学生认识结构和心理特征,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

1、磁铁能指南北方向。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S”表示;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N”表示。

2、磁铁的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

过程与方法 :学会有计划地做实验,分类整理实验证据找出规律。能通过实验找到磁铁的南极与北极,探究磁极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及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

1、培养有计划、有步骤进行实验的严谨态度。

2、感受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二、说教学重、难点

为了顺利达成这些目标,我分析了本课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磁铁有指南北的性质,磁铁的两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教学难点

有计划地做实验,分类整理实验证据找出规律。

三、 实验器材准备

为每组准备:悬挂磁铁的`小绳,上节课使用的不标志的磁铁,其他形状的没有标志的磁铁

四、 说教法、学法

课堂上,我通过设疑导学的方法激励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意愿。运用直观演示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分析归纳中探究磁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从而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好习惯。进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 说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我共设计了四部分进行:

第一部分:回顾引入。因为本课是上一课知道磁铁有两个磁极,并且这两个磁极有所不同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两个磁极究竟有什么不同的更深一层的科学探究课,因此把上节课遗留下来的问题作为本课的引入能调动学生研究的兴趣和积极性。

第二部分:磁极与方向。在这一部分教学上,我首先引导学生确定教室的方向,目的是更好的让学生知道自己所在教室中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在哪里。根据对三年级学生兴趣与能力的了解,我先做了个简单演示,然后出示实验的小要求让学生自己来玩一玩。为了证明指南的一端是固定不变的,就要求反复试几次。由于做了记号,学生脑海里很容易形成这个概念,磁铁能指示南北,并且指南指北的磁极是固定不变的。在亲历探究的基础上,教师给予适时的总结,出示磁铁上南极和北极的概念,并能用“S”和“N”表示。学生通过实验,把原本标有AB或CD的磁铁重新标上了“N”和“S”。

第三部分: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在上节课相互靠近没有标明南北极的基础上,学生用自己标明南北极的磁铁再次进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利用同步探究上的四种情况,教师给出指导性的板书,学生能较轻松地完成这部分的研究。即认识到“同极相斥,异极相吸”这一规律。

第四部分:拓展延伸。讨论一下其他形状的磁铁如何来找到它的南北极。阅读资料库中的《磁悬浮列车》,让学生感受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

关于“湖北三年级下册科学《蚕蛹变成了什么》”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3)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夜南的头像
    夜南 2025年11月19日

    我是正弦号的签约作者“夜南”

  • 夜南
    夜南 2025年11月19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湖北三年级下册科学《蚕蛹变成了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湖北三年级下册科学《蚕蛹变成了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

  • 夜南
    用户111905 2025年11月19日

    文章不错《湖北三年级下册科学《蚕蛹变成了什么》》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正弦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