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到初三数学公式总结

网上有关“初一到初三数学公式总结”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初一到初三数学公式总结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初中生学习数学要注意知识点公式的总结,下面为大家总结了初一到初三数学公式,仅供大家参考。

平方根计算公式

根号内的数可以化成相同或相同则可以相加减,不同不能相加减。

如果根号里面的数相同就可以相加减,如果根号里面的数不相同就不可以相加减,能够化简到根号里面的数相同就可以相加减了。

举例如下:

(1)2√2+3√2=5√2(根号里面的数都是2,可以相加)

(2)2√3+3√2(根号里面的数一个是3,一个是2,不同不能相加)

(3)√5+√20=√5+2√5=3√5(根号内的数虽然不同,但是可以化成相同,可以相加)

(4)3√2-2√2=√2

(5)√20-√5=2√5-√5=√5

根号的乘除法:

√ab=√a·√b﹙a≥0b≥0﹚,如:√8=√4·√2=2√2

√a/b=√a÷√b

三角函数公式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

和差化积公式

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

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

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

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

解方程必背公式

乘法与因式分解:

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b-b+√(b2-4ac)/2a

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a≤b

|a-b|≥|a|-|b|-|a|≤a≤|a|

扇形面积公式是什么

扇形面积公式是S扇=(lR)/2(l为扇形弧长,R为半径)=(1/2)θR?(θ为以弧度表示的圆心角)。

设一扇形的半径为r,弧长为l,面积为S,则S=1/2lR,

若命扇形的顶角(扇形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扇形的顶角)为a,那么

S=π/360ar 2 ……(1)

S=π/400ar 2 ……(2)

S=1/2ar 2 ……(3)

其中(1)式适用于六十分制,(2)式适用于百分制,(3)式适用于径制(弧度制)。

勾股定理公式

基本公式

在平面上的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个直角边边长的平方加起来等于斜边长的平方。如果设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度分别是a和b,斜边长度是c,那么勾股定理的公式为a2+b2=c2。

完全公式

a=m,b=(m^2/k-k)/2,c=(m^2/k+k)/2①

其中m≥3

(1)当m确定为任意一个≥3的奇数时,k={1,m^2的所有小于m的因子}

(2)当m确定为任意一个≥4的偶数时,k={m^2/2的所有小于m的偶数因子}

常用公式

(1)(3,4,5),(6,8,10)……3n,4n,5n(n是正整数)。

(2)(5,12,13),(7,24,25),(9,40,41)……2n+1,2n^2+2n,2n^2+2n+1(n是正整数)。

(3)(8,15,17),(12,35,37)……2^2*(n+1),[2(n+1)]^2-1,[2(n+1)]^2+1(n是正整数)。

(4)m^2-n^2,2mn,m^2+n^2(m、n均是正整数,m>n)。

初一到初三数学知识点最全整理 中考必背重点

初中数学分为几个大的模块,数的运算,平面几何图形,方程,不等式,函数,统计与概率等。数的运算部分,先是引入负数,把数扩充到有理数;又引入无理数,进而扩充到实数。平面几何图形部分,先从简单的平行线开始,再到三角形,四边形,圆等;方程部分,从一元一次方程到二元一次方程(组),再到一元二次方程。大致就是这样。

函数学习口决

正比例函数是直线,图象一定过圆点,k的正负是关键,决定直线的象限,负k经过二四限,x增大y在减,上下平移k不变,由引得到一次线,向上加b向下减,图象经过三个限,两点决定一条线,选定系数是关键。

反比例函数双曲线,待定只需一个点,正k落在一三限,x增大y在减,图象上面任意点,矩形面积都不变,对称轴是角分线x、y的顺序可交换。

二次函数抛物线,选定需要三个点,a的正负开口判,c的大小y轴看,△的符号最简便,x轴上数交点,b的食物中毒结全算,a、b同号轴左边抛物线平移a不变,顶点牵着图象转,三种形式可变换,配方法作用最关键。

相似三角形知识点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概念、相似比的意义、画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考核要求:(1)理解相似形的概念;(2)掌握相似图形的特点以及相似比的意义,能将已知图形按照要求放大和缩小.

考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的有关定理

考核要求:理解并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解决一些几何证明和几何计算.

注意:被判定平行的一边不可以作为条件中的对应线段成比例使用.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考核要求:以相似三角形的概念为基础,抓住相似三角形的特征,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

过三点的圆

1、过三点的圆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2、三角形的外接圆

经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

3、三角形的外心

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它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外心。

4、圆内接四边形性质(四点共圆的判定条件)

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总结的初一到初三 数学知识点 ,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初一到初三数学公式总结”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10)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夜蕾的头像
    夜蕾 2025年11月20日

    我是正弦号的签约作者“夜蕾”

  • 夜蕾
    夜蕾 2025年11月20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初一到初三数学公式总结”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初一到初三数学公式总结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初中...

  • 夜蕾
    用户112006 2025年11月20日

    文章不错《初一到初三数学公式总结》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正弦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