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中国三个阶段

网上有关“梁启超中国三个阶段”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梁启超中国三个阶段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第一个阶段是晚清的“诗界革命”,至五四运动前后的“新诗”运动,称之为古典诗歌体制的破坏阶段。特点是把诗歌纳入世界现代化的视野,把诗歌变革为构建现代民族国家的有机组成部分。代表人物:黄遵宪,梁启超

破坏时期的主要功效是开放了诗歌的语言,接受了西方诗歌的艺术精神,但其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诗歌的形式上而不是诗歌的艺术规律。于是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开始了“诗形”与“诗质”的双向寻求,既继承前一阶段的的“反叛”又有自己的特点,这个时期可以称为现代汉语诗歌的建设时期,也就是第二阶段。代表人物:徐志摩

从50年代开始到80年代,现代汉语诗歌进入第三阶段,并在内地、香港、台湾三地都有不同的发展。有很明显的思潮色彩,这跟二战结束后“分裂”和“冷战”时代的意识形态有关。其特征为:内地主要以注重诗与意识形态为特色,台湾处于现代主义和本土主义的张力场中,香港则是注重城市的书写和想像。

近代以来中国主要学习了西方哪些内容

1)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代表人物:林则徐和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治夷 特点:学习西方的物质文明。用西方的先进技术为武器,维护封建统治,挽救民族危机。

(2)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代表人物:从康有为、梁启超到孙中山。主张:君主立宪;民主共和 特点:学习西方的制度文明。以天赋人权进化论为武器到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不仅学习技术,主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机。

(3)北洋政府统治时期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主张:民主与科学到社会主义 特点:学习西方的思想文明。前期以民权平等学说为指导思想。彻底否定封建传统。后期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宣传社会主义。

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器物层次。林则徐、魏源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体现在洋务派运动。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表明其并不成功;

第二阶段:制度层次。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戊戍六君子”血溅菜市口昭示,学习西方制度文化首先要推翻清政府。孙中山辛亥革命推翻满清王朝,推行民主共和制,被袁世凯窃取果实。

第三阶段:文化层次。主张把“德先生”和“赛先生”请进来,开始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但西方文化具有两面性:肯定性——现代性、工业化文明;否定性——强权、霸权和侵略性形象(经济危机和世界大战使人们对之又望而生畏)。

马克思主义源自于西方,是西方现代化工业文明的思想产物,同时又揭露和批判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矛盾、危机和罪恶。正适合了中国人既想学习西方文明,又要防止西方资本主义产生的种种罪恶的矛盾心理。

关于“梁启超中国三个阶段”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8)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辉丽苹的头像
    辉丽苹 2025年11月22日

    我是正弦号的签约作者“辉丽苹”

  • 辉丽苹
    辉丽苹 2025年11月22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梁启超中国三个阶段”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梁启超中国三个阶段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第一个阶段是晚...

  • 辉丽苹
    用户112210 2025年11月22日

    文章不错《梁启超中国三个阶段》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正弦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