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高中历史3道选择题解析”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高中历史3道选择题解析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第1题,A的革命任务是反侵略反封建或者是反帝反封建,时间从1840到1949。中间没有发生过变化。C的革命性质是指民主革命时期,虽然以1919的五四运动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但是总体性质没有发生实质变化,也就是说,没有变化到社会主义革命。选项D,是指在1921年建党以后,中国革命有了一条新的道路,区别于农民阶级(太平天国、义和团)、地主阶级(洋务运动、1901年新政)、民族资产阶级(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全新的社会主义道路。“新”应该就是从道路角度来选择了。
第2题,这应该是一个老教材的题目,参见高一下第二章第四节中共七大内容,主要内容为打败日本和建国问题。第三章第一节《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一目中提到的双十协定的第一项内容为“坚决避免内战,建立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下面的小字中还提到“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的签订,是人民力量的胜利。”从题干和当时的国内背景来看,抗日战争刚刚结束(1945年8月),人民期盼和平建国的愿望十分强烈。这符合大的国情。C项的协商即是指重庆谈判,协商结果则为《双十协定》。
而B答案的政治协商会议,若说是筹备的话,应该是在10月10日以后,因为教材明确提到“按照《双十协定》的规定”。召开则是在1946年初,这和题干时间相差太远,也与“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这个定语相差较多。
第3题,春秋晚期与战国初期,百家争鸣。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变法改革。这些都是新兴地主阶级利用政权的力量来改变奴隶制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社会秩序,从而完成封建化的过程。到战国时期,由于各国处于封建割据的状态,统一的封建政权还没有形成。新兴地主阶级在各诸侯国都把主要精力用于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变法改革,以致于地主阶级的意识形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落后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其他方面。由于居于统治地位的地主阶级,本身政权还不巩固,他们的思想也还没有形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这就为诸子百家的争鸣局面的出现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春秋中后期至战国时期社会的各阶级、阶层的思想家,都能够自由地著书立说和四处奔走宣传自己的思想和主张,并不受到地主阶级统治思想的排挤和束缚。(以上摘自百科“百家争鸣”)
从生产力角度讲,铁农具的出现,使地主阶级的利益不断扩大,在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上形成了与奴隶主阶级的对立。而新的社会形态在孕育过程中,不同的思想流派为新的社会规划了不同的政治经济蓝图。这和从文艺复兴到启蒙思想出现的社会背景的道理是一致的。
此题中,不同的思想怎么不同不用去管,重点在“同归”二字,个人意见是即将形成的封建社会下各阶级的利益怎么保障是最统一的本质。
人与社会的和谐主要体现在一些流派的思想中,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还是阶级的经济利益。这个就简单回答了。(这是现行教育体制下历史学科流行的阶级分析法)因为要下课了,学生该来背书了,呵呵。
关于“高中历史3道选择题解析”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正弦号的签约作者“云螭”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高中历史3道选择题解析”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高中历史3道选择题解析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第1题...
文章不错《高中历史3道选择题解析》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