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01的流落民间

网上有关“7501的流落民间”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7501的流落民间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瓷器生产与政治挂钩的做法日益减少,“7501”瓷器的政治色彩也渐渐消退。1982年的春节,像往日一样,景德镇陶瓷研究所的职工从所里领到了一些瓷器。这些瓷器都是“7501”瓷中余下的一部分,分发到每一位职工手上的“7501”都不成套,陶瓷研究所给职工分发这批瓷器的用意是给大家留个纪念,这便是“7501”瓷流向民间的开始。不过,当时谁也没有意识到这批瓷器的收藏价值。

收藏“7501”瓷的第一个有心人,据说是一位来自北京的陶瓷收藏家,他以收藏家敏锐的眼光,看到了“主席用瓷”的政治色彩和蕴藏的艺术品收藏价值。他于1986年首先开始了“7501”瓷器收集工作,由于当时私人收藏文革文物还有一定的“禁区”,他只能悄悄地进行收购“主席用瓷”。据见过那位收藏家的陶瓷研究所几位职工说,此人当时大约60来岁,看上去就像个“老古董”,是个“懂行”的人,他收到的品种大多是釉上彩试验品,少部分是珍贵的釉下彩碗和盘。

1989年,时逢中国工艺美术馆落成,原国家轻工业部决定借机举办一次全国工艺美术展,景德镇陶瓷研究所送去的是得意之作“7501”瓷器,这是该所留下的一部分收藏品。除中南海所收藏的“7501”瓷器之外,这也许是世人所见最齐全的一套了,共有100来件。那位倾心于“7501”瓷器收集的陶瓷收藏家又得到了一次扩充藏品的机会,他花几百元钱全部买下了展品。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这些“7501”瓷在拍卖会上就增值了上万倍,这个结果恐怕那位收藏家也始料不及。至今人们尚不知那位收藏家的真实姓名,太平洋拍卖有限公司也没有透露拍卖会上的“7501”瓷究竟来自何人之手。

而一开始就以商人眼光来收集“7501”瓷器的,则是一位新加坡商人。在80年代末,他发现了这批“主席用瓷”蕴藏的巨大增值潜力,他相信收集“7501”瓷器将是实现发财梦想的一个绝好契机。于是,他不动声色地在景德镇开始了周密的调查,在摸清“7501”瓷器的生产数量和流失情况后,他便登门收购散落在民间的“7501”瓷器。景德镇陶瓷研究所一位叫王力的退休职工告诉笔者,大约在1988年春节过后的一天,一位自称为李仁新的新加坡商人在所领导的陪同下来到自己家里,说他们新加坡人也“很崇敬毛主席”,想买一些“主席用瓷”。他开出的收购价是一个茶杯10元钱、一个饭碗15元钱,这在当时可以说是“高价”了,因为这个价位是那时市场价格的10多倍。就这样,一件件散落在景德镇民间的“7501”瓷器,很快被那位精明的新加坡商人尽入囊中。

1992年开春,那位新加坡商人在新加坡举办了一次“主席用瓷”展览。据说展览会现场,一套“主席用瓷”就拍得了上百万新加坡元,他一共卖出了十多套,还有上百件散瓷高价出手。

从上述情况来推测,太平洋拍卖公司拍卖的那套“7501”瓷可能有两个出处:要么是出自国内那位陶瓷收藏家藏品,要么是来自那位新加坡商人之手。

关于“7501的流落民间”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12)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喧丹小姐姐的头像
    喧丹小姐姐 2025年11月19日

    我是正弦号的签约作者“喧丹小姐姐”

  • 喧丹小姐姐
    喧丹小姐姐 2025年11月19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7501的流落民间”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7501的流落民间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随着“文化大革...

  • 喧丹小姐姐
    用户111907 2025年11月19日

    文章不错《7501的流落民间》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正弦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