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杨眉的学术与科普著作及文章”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杨眉的学术与科普著作及文章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自1987年出版第一本有关个性心理学的著作以来,迄今已发表专著8本,150万字;编辑著作3本,65万字;研究文章16篇,科普文章66篇,并在英国和美国学术文献上发表教学与科研文章3篇。
一、主要专著:
1.《再塑一个你——个性心理探幽》,山东人民出版社,1987年,1988年第二次印刷。
2.《激情》,海天出版社,1993年;
3.《青春期集体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和实践——一种解决社交焦虑的模式》,文津出版社, 1995年;
4.《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一种促进心理健康的模式》,(主写,主编,课题组长)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2001年第二次印刷;
5.《与焦虑同行——社交焦虑与考试焦虑的调节》,北京出版社,2001年,2002年第二次印刷;
6.《妇女热线咨询手册》,主编,中国妇女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2003年第二版;
7.《健康人格心理学——14种促进心理健康的模式》(教材),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75千字,2004年10月第一版;2010年3月第三次印刷;
8.《送你一座玫瑰园-----能有效提升生活质量的心理学术语》,中国城市出版社,211千字,2005 年4 月;2011年再版后更名为《心理学关键词影响你的一生》
9.《与未来中国的形象大使共同探讨生活——心理学课堂讨论实录》,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52千字,2008年。
二、主编著作:
1 .《妇女热线咨询手册》,中国青年出版社第一版,1997第一版;中国妇女出版社,2003,第二版;
2 .《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一种促进心理健康的模式 》,中国青年出版社,第一版,1999 ;第二次印刷,2001;
三、主要科研文章:
1.大学生社交焦虑的集体心理治疗,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7年,第4期;
2.Cognitive-behavioural emotional expression:group training for adolescents’ social avoidance,Clinical Psychology Forum,UK,No.115-May 1998;
3.从人格教育入手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实证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9年,第三期;
4.再析人格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2000年,第四期;
5.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人格教育问题,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年,第6期;
6.用质的研究方法做有关‘幸福感’的研究,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年,第5期;
7.大学生考试焦虑的认知—行为—情绪管理小组治疗,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年,第3期;
8.普及自我心理防御机制说在促进学生心理卫生上的作用,国际中华神经精神科医学杂志,2003年,第6期;
9.论救星原型与心理治疗师的衰竭间的关系——兼谈树立健康的助人观,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年,第2期;
10.结构式集体咨询:社交技能训练小组,国际中华神经精神医学杂志, 2005年第 2期。
11.灾区教师的自我心理保健,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7-09,2008/31/p82。
12.“教养的本质是关怀”,新华文摘,2002年4月;
四、主要科普文章:
1 .“大学生不是心理疾病的高危人群”,中国青年报,1999 年5月24日;
2 .“走出误区,享受心理咨询”,光明日报,2000 年11月13日;
3 .“让我们回到幼儿园”,中国青年报,2001年4月5日 ;
4 .“从此以后学着不说理由”,中国青年报,2001年9月13日 ;
5 .“教养的本质是关怀”,中国青年报,2002 年3月7日;
6 .“让我们播种德行”,中国青年报,2002年6月13日;
7 .“诚信:自信信人,自重重人”,中国青年报,2002年12月19日;
8 .“慎独:从自律走向自由”,中国青年报,2003 年5月29日;
9 .“自我接纳一小步,走向自信一大步”,中国青年报,2003年12月25日;
10.“在承担责任中实现个人的成长”,中国青年报,2004 年5月20日;
11.“假如死亡明天来临”,中国青年报,2004 年10月26日;
12.“让我们学习仰望星空”,《中国青年报》,2005年3月1日;
13.“上进:从规范、净化语言开始”,中国青年报,2005 年 5 月 17 日;
14.与教师朋友谈心理健康系列文章连载,中国教师报,2006年1月4日, 11日,18日;
15.“共情是一粒和谐的种子——核心人格特质训练”,中国青年报,2006年1月29日;
16.“在高校心理咨询室回望高考制度”,中国青年报,2006年2月28日;
17.“论道德的心理保健功能--兼谈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中国教师报,2007年3月28日;
18.天气变暖和我有什么关系?杨眉就环保问题答《心理月刊》记者问,2007年7月;
19.为什么而活?自杀预防:事关生死的心理救助,中国青年报,2007年9月23日;
20.请理解、尊重并保护我们看到的灾区人的“麻木”,中国青年报,2008年5月19日;
21.如何有效提升人际沟通能力,中国青年报,2008月11月14日。
五、心理学科普博客
“杨眉心理学科普的博客”
科普类的中英文文章
您好,这里推荐你基本心理学的科普读物:
1、《与众不同的心理学》(告诉你什么是科学的心理学,区分伪心理学,当时是老师重点推荐的)
2、《心理学史》或者《人格理论》(好多心理学家的故事,让你了解心理学的发展脉络,心理学史版本很多,你随便选吧,我当时看的是叶浩生版,不错)
3、《改变心理学的四十项研究》(个人认为最好的心理学科普读物,兼具专业性与通俗性,收录了心理学史上40个有名的实验,的确趣味横生,重点推荐这本)
4、《解读自杀心理》(教你许多心理咨询的实用技巧,也许你会发现聊天的时候这些技巧也很管用)
5、《决策与判断》(让你看看心理学是怎么在经济学领域发挥作用)
6、《路西法效应:好人是如何变成恶魔的》(一个很有名的心理学实验,美国心理学著名学者菲利普津巴多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一项研究,学心理学的基本无人不知,对环境与人格的影响关系这个古老的心理学命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也让我们看到了群体中的个体和单独的个体的巨大差别)
7、《当尼采哭泣》一本心理咨询的小说,巧借尼采和布洛伊尔(弗洛伊德的老师与合作者)这两位其实并无交集的历史人物的对话讲述了一个关于存在主义哲学与心理咨询的故事,当时看的时候很佩服作者欧文亚隆的想象力(亚隆既是有名的心理咨询师,也是为畅销书作者,《直视骄阳:客服死亡恐惧》《诊疗椅上的谎言》这些都是其经典著作)
8、最后介绍《普通心理学》,可能没前面那些读物有趣,但却是所有心理学学习者要上的第一门课,概括地介绍所有心理学科目和流派给你,如果真的想知道心理学学什么,那就看这个,版本同样很多,最有名的是彭聃龄著的那本。
这是大学学心理学这几年看过的觉得最有意思的几本书,基本都是即有专业知识,又有趣味性,很适合作为心理学初学者的科普读物。呵呵,可能普心你会举得比较没意思,要是不喜欢,就去看津巴多的《心理学与生活》吧,也可以替代普心了。
心理学学习的主要课程是普心,心理学史,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心理统计学,实验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对这些更专业的东西感兴趣,那可以直接以这些词为关键词来搜索,也能够搜到不少著作。
心理健康科普资料
科普 教育 对我国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是我带来的科普类的中英文 文章 ,欢迎阅读!
科普类的中英文文章1
放下手机!多玩手机会影响心情
Checking your mobile phone while having a drink with friends or taking a call over dinner, isn't just annoying for those around you - it could be making you unhappy.
和朋友吃饭或喝饮料时玩手机,不仅会让你的朋友感到生气,还会使你不快乐。
A study found that we spend more than a quarter of our leisure time distracted, with everything from barking dogs to road works disturbing concentration.And mobile phones were the worst offenders.
一项研究发现,我们每天三分之一的空闲时间都在开小差,例如狗叫、道路施工等情况都会分散我们的注意力。而手机是最容易让我们分心的物品。
The gadgets not only proved the biggest attention-grabber ?they also seemed to affect people's happiness.
研究发现,手机不仅是最容易分散我们注意力的物品,而且还可能影响人们的幸福感。
The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researchers are not sure why this is but say it is possible that we feel upset that are unable to control the urge to fiddle with our phone.
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者们并不清楚为什么会这样。他们猜测,可能是因为无法控制拨弄手机的冲动,所以会使人因此沮丧。
In contrast, we realise we have no control over external distractions like road works and so they affect us less.
相反,我们觉得自己无法控制诸如道路施工等让人分心的情况,所以这些情况对我们影响不大。
Whatever the reason, they said that it is clear that we live in an 'age of distractions'.
但不管怎样,我们的确生活在一个?容易分心的时代?。
The survey of 2,000 people by fashion technology firm Mous, suggests almost half of our biggestirritations are technology-related.
这项研究由莫斯时尚技术公司发起,对2000人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令人烦恼的事情中,有将近一半都是和科技相关的。
We hope these findings will help highlight how important it is to carve out time where attention is undivided and to enjoy spending quality time together.'
我们希望这些发现能够帮助人们认识到,是时间要专心地享受高质量的生活了。
科普类的中英文文章2
左撇子影响身心健康?!
Things You Never Knew About Being Left-Handed
关于左撇子你不知道的事
by Amanda MacMillan
?阿曼达麦克米兰
With just 10% of the population being left-handed, it can be easy for everyone else to forget we're living in a right-handed world. But aside from making it tough to cut a straight line with a pair of scissors designed for righties, being a southpaw can also have some subtle effects on our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由于左撇子在人口中比例仅为10%,所以人们很容易忽略这样一个事实,即自己正生活在一个左撇子的世界。除了能够轻易地将自己同一般人区分开来之外,左撇子的习惯对个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还有着微妙的影响。
The brains and bodies of lefties may operate differently than those of right-handed people (and in mixed-handed people, who may have different dominant hands for different tasks). "Handedness seems to be determined very early on in fetal development, when a lot of other things about your future are being determined as well," says Ronald Yeo, PhD, professor of psychology at the University of Texas-Austin. Here's a look at some of the most common facts about being left-handed, and what it might really mean for your health.
习惯用右手的人,其大脑和身体的运转方式可能和左撇子有所不同(对双撇子来说,不同任务中他们会习惯用不同的手。)?人的许多特点在胎儿时期就已经形成了,偏手性似乎也不例外,?德克萨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的心理学教授、博士罗纳德杨说。下面我们会探讨有关左撇子的一些常识以及左撇子对健康的影响。
It's not just genetics
左撇子不一定都是遗传因素导致的。
Scientists aren't exactly sure why some people are left-handed, but they know that genes are responsible about 25% of the time, says Yeo. Left-handedness does tend to run in families, he says, "but noticeably less than other inherited traits, like height or intelligence."
科学家们并不确定为什么有些人是左撇子,但是他们确信,左撇子的遗传因素占到25%。?左撇子的确会在家族内部遗传,但与体重和智力等其他遗传特性相比,其遗传几率却要小很多。?罗纳德杨教授说。
It's linked to stress in pregnancy
左撇子与怀孕期间的压力有关。
In one British study, the fetuses of super-stressed pregnant women were more likely to touch their faces more with their left hands than their right. This could be the first signs of a left-handed child, say the researchers. Other evidence supports that theory. In one 2008 Swedish study of moms and their 5-year-old children, women who were depressed or stressed during their pregnancies were more likely to have mixed- or left-handed kids. In other studies, babies with low birth weight, or born to older mothers, were more likely to be lefties as well.
英国一项研究显示,压力较大的孕妇生出的孩子更倾向于用左手摸脸。这可能是左撇子在婴幼儿时期的第一个征兆。而其他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结论。2008年,瑞典的一项研究显示,孕期较为压抑或压力较大的妇女,她们的宝宝成为左撇子或双撇子的可能性更大。其他研究还显示,出生时体重较低的婴儿或高龄产妇生产的婴儿成为左撇子的几率更大。
每日心理学科普、詹森效应
心理健康科普资料
心理健康科普资料,我们很多时候觉得身体健康就是健康了,但是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和道德健康。下面为大家分享心理健康科普资料。
心理健康科普资料1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良好的心境,个体在这种状态下,其认识活动、情绪反应、意志行动处于积极状态,而且具有正常的适当的调控能力,并能充分发挥其身心的潜能。
心理健康“灰色区”示意图
如果将人的心理正常比作白色,心理不正常比作黑色,那么在白色与黑色之间存在着一个巨大的缓冲区域--灰色区域。我们绝大部分人的心理健康状况都处在中间的灰色区域,也就是说绝大部分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健康标准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米特尔曼提出的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被公认为是“最经典的标准”:
(1)充分的安全感
(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估价
(3)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4)与现实的环境保持接触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适度的情绪表达与控制
(9)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对个人的基本需要作恰当的满足
(10)在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较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
心理健康科普资料2心理健康鉴定
心理是指人内在符号活动梳理的过程和结果。具体是指生物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心理的表现形式叫做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人的心理活动都有一个发生,发展,消失的过程。
心理健康的含义: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感情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指人的智力正常、情绪良好、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以及反映适度、人际关系协调、心理活动符合年龄特征的心理状态。
常见心理疾病
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是一种心因性疾病。神经系统没有器质性病变,仅仅是功能的减低和失调。导致病因是大脑长期负担过重、 过度疲劳或因精神受刺激,使情绪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所致。
神经衰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理疾病,它是由于长期刺激引起大脑神经活动持续过度紧张,导致大脑兴奋和抑制神经活动能力减弱的一种神经症。主要特征是易兴奋、易激动、易疲惫,并常常伴有各种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等。敏感的人和有不良性格的人更易患此症。
大学生神经衰弱的发生率很高,主要是由于生活学习压力过大、过分紧张、缺乏面对现实的勇气和良好的适应能力造成的`。如学习负担过重、人际关系紧张、家庭贫困所带来的生存压力、恋爱出现危机、就业压力过大等都是发病的诱因。如果使神经处于持久的紧张状态,超过了个体所能忍受的限度就会导致神经崩溃和失调。
焦虑症
焦虑症是指持续性精神紧张或惊恐发作的状态。它使患者常常感到惶恐不安、心烦意乱,有的产生恐惧感。它与一般的焦虑情绪不同,一般的焦虑情绪是由具体对象具体事物引起的。而焦虑症没有引起焦虑的具体对象和理由。
患者常常表现为无明显原因和理由的紧张和不安,经常提心吊胆又没有具体原因,或过分关心周围的事物、难以集中注意力、做事心烦意乱、没有耐心。并常伴有心悸、头昏、恶心、手脚发冷等症状。
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常见的精神障碍疾病。它的主要症状包括失眠、心烦、 反应迟钝、易怒、易激动、处事不冷静、忧郁、 持久疲劳。
詹森效应-总是关键时刻掉链子?
在心理学中,我们将平时表现良好,但每到关键时刻就发挥失常的现象称之为詹森效应。在第一次参加冬奥会,比赛开始前,詹森得知他的姐姐简在病榻中离世,他担负着一份承诺站在了起跑线上。发令枪一响,詹森便超越了所有对手,然而仅过了数秒,在一个常规的弯道处他突然一个跟跄跪倒在冰面上,接着凭借惯性冲出了弯道,提前结束了比赛。
詹森弯下腰,紧捂住自己的脸,没人能窥见他此刻的表情。之后的另一场比赛,詹森依旧领跑眨眼间,比赛已进入了最后一圈,眼看那份给简的承诺已近在眼前,詹森又一次摔倒了。在最后的冲刺阶段,他突然失去平衡,跪坐在赛道上。从此,遗憾似乎成了詹森的代名词。几年间,他与奖牌频频错过。
又等了几年,詹森来到第三次奥运会,这次他没想那么多,保持平常训练时的心态比赛。到了最后一圈,他不慌不忙的利用自已熟练的技巧,最终成功拿到了那块早属于他的金牌。生活中有许多詹森效应的体现,比如每次模拟考试都拿高分,一到正式考试就就考砸,一到关键时刻就掉链子。
它被定义为一种浅层的心理疾病,是将现有的困境多维度放大,从而导致行为或状态失调的异常心理现象。那么詹森效应该如何克服呢?下面的故事将给到我们一些启示:
一天夜里,弗洛姆教授将他的学生们带进一间黑暗的木屋,在教授的引导下,学生们顺利穿过了屋子。接着,教授点亮一盏灯,在微弱的灯光下,学生们倒吸一口气。屋子的正中央,竟是一方数十米深的池子,而池子中还盘踞着数条的毒蛇,而他们方才通过的路,则是一块摆搭在池子上方的狭长木板。
“有谁愿意走回去吗? ”教授问,没有人应答。教授耸了耸肩,点亮了所有的灯学生们这才看清,木板之下还布有一道安全网“那么,现在有谁愿意走回去吗?”“这网质量有保证吗?”“你确定毒蛇不会窜上来?“学生们不断发问,但始终也没有一人敢再次踏上木板。
教授见状答道:“如你们所见,这座桥本身并不难走,在没看见池子与毒蛇时,你们每个人都可以大步走过来但当屋内敞亮后,哪怕有安全网保护,你们也不愿意再去尝试了”过度思付那些未必发生的可能性终究只会演变为一种毫无价值的精神内耗。不如专注去做当下力所能及的事。
以保证结果在最大程度上往好的趋势发展。木板还是那块木板,它既没有变窄也没有朽坏。油然而生的困苦皆只来源于我们胸中那份患得患失的功利心。
关于“杨眉的学术与科普著作及文章”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正弦号的签约作者“昝奕同”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杨眉的学术与科普著作及文章”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杨眉的学术与科普著作及文章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文章不错《杨眉的学术与科普著作及文章》内容很有帮助